<th id="5rfbv"></th>
<ruby id="5rfbv"><dl id="5rfbv"><ruby id="5rfbv"></ruby></dl></ruby>
<strike id="5rfbv"></strike>
<strike id="5rfbv"></strike><span id="5rfbv"><dl id="5rfbv"></dl></span>
<strike id="5rfbv"></strike>
<strike id="5rfbv"><dl id="5rfbv"></dl></strike>
<strike id="5rfbv"></strike>
<strike id="5rfbv"></strike>
歡迎訪問中國治理網!微信公眾號:治理中國

程門立雪 尊師重道

時間:2020-09-01 10:16:27 作者:劉 釗來源:光明日報 閱讀:928756


  程門立雪的典故廣為人知,楊時和游酢在大雪中佇立的形象給中華民族幾千年尊師重道的傳統塑造了一個榜樣。虞云國的新作《立雪散記》,從書名便可得知是對其先師的追憶以及治學之道的感悟。
  虞云國作為當代宋史大家,曾先后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還著有《細說宋朝》《宋代臺諫制度研究》等重要宋史作品,在宋史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其治史態度之嚴謹,在這些作品中均有體現。虞云國遵循“言必有據”的治史原則,對史料的熟悉程度到了如數家珍的境界。除此之外,更讓人佩服的是他端正的歷史觀,無論是對宋朝還是遼、西夏、金元這些少數民族政權都一視同仁,完全沒有拘泥于所謂的正統思想,而是作出了客觀公允的評價。通過《立雪散記》可以明顯地感受到,虞云國嚴謹客觀的治史態度正是深受其師程應镠的影響。
  程應镠是我國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上海師范大學歷史系與歷史學科當之無愧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亦是虞云國的恩師和領路人?!读⒀┥⒂洝氛怯菰茋宰窇洺虘H的人格魅力與著述經歷為主,結合自己在先師指導下的心得體會,并收錄了諸多相關人物的手稿和書信,對立雪程門的經歷做了一番生動的回望,讓讀者在了解程應镠畢生投身于治史和教書育人的同時,也能收獲歷史研究的方法和感悟。程應镠作為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歷史教育家,始終遵循著一個重要的治史理念,概括起來就是“強調材料,重視理論,講究文字”。對此,他作過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如果將史料基礎喻為骨肉,理論修養譬為魂魄,文字表達則是儀貌,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些就是本書第一輯的主要內容。
  具體說來,程應镠強調扎實的史料功夫,因為這是研究歷史的基礎,但他卻不主張僅僅以羅列史料為能力,而更應該注重理論,這個理論應是宏觀與微觀的結合,研究歷史應該從微觀做起,只有把細節弄清楚,才能準確把握整個歷史的宏觀脈絡。與此同時,也要注重西方史學理論專著的借鑒意義。而無論何種研究成果最終都要通過文字表達出來,這就要求歷史研究者具備深厚的文字功底,語言文字不僅要做到簡潔準確,也要保持流暢富有文采,這些是每一個歷史研究者都應該具備的專業素養。
  從整體上看,虞云國及其學術著作可以說是程應镠治史理論的忠實踐行者,《立雪散記》同樣如此。書中第二輯《尚余春夢》、第三輯《流金藏札》正是以現有的手稿和書信為原材料,對程應镠與當時一些著名學者之間的學術交流和人際交往加以生動的還原。
  在第二輯《尚余春夢》中,虞云國選取了與先師程應镠同輩的幾個歷史研究者為敘述對象,他們均出生在五四運動前后,思想和學術方面有那個時代深刻的烙印,其中尤以上海師范學院歷史系副教授、宋史專家張家駒最具代表性。張家駒對中國古代南北經濟的變革有著開創性的研究,他將之前此方面不成系統的研究提煉為一個重要命題,所發表的《中國社會中心的轉移》《宋室南渡后的南方都市》等論文都是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也受到了顧頡剛和譚其驤的認可。
  從第三輯《流金藏札》可以看出,程應镠的交際圈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他與當時很多著名學者均有過學術上的交流,例如歷史學家吳晗、文學家施蟄存、中國唐史研究會常任理事楊廷福、文藝理論家徐中玉、當代哲學家馮契等。程應镠與他們亦師亦友,稱得上是患難之交。他們之間的往來書信見微知著,可以真實地反映出當時文史界的學術狀況,也讓他們各自的形象更加清晰。徐中玉曾這樣評價程應镠:改革開放后,繁華落盡,他(程應镠)決心擺脫虛文,專心學術,培植科學研究人才,從自己做起,樹立起一種嚴謹而又先進的學風,盡其綿薄,果然作出了很多成績,而且自感愉悅,找到了一條比較實在的獻身之路。隨著時間流逝,這些人物早已故去,但他們之間的友誼仍然讓人感動,遺留下來的學術成果和精神文化更是一筆寶貴財富。
  本書第四輯《學史留痕》是虞云國歷年專著的自序,從中可以全面地了解其作品的創作背景以及涉獵內容。用他的話說,權當是多年來立雪程門的一份匯報。值得注意的是,從這些序言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感受到先師對他的影響之深。除了領悟并參透程應镠治史的重要理念之外,虞云國還反對以一成不變的理論在歷史研究中貼標簽,他認為這會讓讀者感覺味同嚼蠟,他主張通過講述人物的故事讓歷史變得津津有味,以激發讀者興趣。
  虞云國的《宋光宗宋寧宗》《細說宋朝》等作品都注重從人物入手去剖析歷史大事件,他對歷史人物有著特殊的感情,但這并不妨礙他治史的客觀性。虞云國認為,歷史人物無論男女老少、尊貴卑賤,都各具個性,他們有自己的喜怒哀樂,而治史者既要對歷史人物傾注感情,又要注意保持理性的距離,不能因個人好惡對歷史人物妄加判斷。當然,這是治史者的理想狀態。
  程應镠嚴謹的治史態度和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對虞云國的人格和創作都有莫大的影響,《立雪散記》也正是由此而生,“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一個好的導師帶來的不僅是學術方面的精進,更會對人格的養成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程應镠和虞云國正可以看作是此中表率。當然,“圣人無常師”甚至“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尊師重道絕不意味著盲目跟從,而應該以一種客觀理性的態度求學,這也是每個學者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免責聲明:本站文章圖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站。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相關文章
猜你喜歡

无码 乱伦 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