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5rfbv"></th>
<ruby id="5rfbv"><dl id="5rfbv"><ruby id="5rfbv"></ruby></dl></ruby>
<strike id="5rfbv"></strike>
<strike id="5rfbv"></strike><span id="5rfbv"><dl id="5rfbv"></dl></span>
<strike id="5rfbv"></strike>
<strike id="5rfbv"><dl id="5rfbv"></dl></strike>
<strike id="5rfbv"></strike>
<strike id="5rfbv"></strike>
歡迎訪問中國治理網!微信公眾號:治理中國

賀雪峰:飽和經驗法:華中鄉土派對經驗研究方法的認識

時間:2014-03-10 20:35:32 作者:賀雪峰來源:《社會學評論》2014年第1期閱讀:4337399


   

  一

  
 

  華中從事村治研究的學者對經驗研究一直具有強烈的偏向。早在1980年代,華中村治研究的開創者張厚安教授即提出要“理論務農”,要“面向社會、面向基層、面向農村”的“三個面向”的社會科學研究轉向;華中村治研究的第二代代表人物徐勇教授在1990年代提出村治研究要“三實”,即“實際、實證、實驗”的研究風格;2002年華中村治學者在《浙江學刊》發表“村治研究的共識與策略”[1]一文,提出“田野的靈感、野性的思維、直白的文風”三大研究原則。

  2004年以后,華中村治學者內部發生分裂,以賀雪峰、吳毅為代表的部分學者移師華中科技大學創辦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以徐勇、項繼權為代表的學者繼續留守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2012年更名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由此在武漢地區形成了有一定張力又良性競爭的村治研究學人群體。兩派學者繼續高舉經驗研究的旗幟,立志扎根中國鄉土,做中國自己的社會科學研究。相對來講,因為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是教育命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經費充足,條件優越,研究人員眾多,而在武漢地區村治研究中占據體制位置,是武漢村治研究的正規軍。又因為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中心主要依托政治學一級學科,華中師大學者更多活躍在政治學研究領域。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系新創辦,白手起家,幾乎沒有任何體制資源支持,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差,具有很強的草根性。又因為華中科大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要依托社會學一級學科,所以,近年來,華中科大學者更多活躍在社會學研究領域。

  最近數年,華中師范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村治研究學者都致力于農村經驗研究,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兩校村治學者都連年組織大規模農村調查。其中,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以“百村十年”調查為主要平臺,每年動員數以百計的本科生、研究生到農村調研,每年投入調研經費超過百萬元。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則自2007年以來,每年都組織大規模的“集體調研”,僅每年暑假集體調研規模即超過百人,一般同時在多省數十個村開展駐村調查。自2005年以來,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累計駐村調研時間已近4萬個工作日。農村調查既是搜集研究資料的過程,又是培養人的過程,近年來,兩校村治研究在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上均取得了不俗成績。值得一提的是,兩校村治學者開展的大規模農村調查有細微卻極其重要的差異,即華中師范大學因為是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體制資源多,科研任務重,調查具有比較強的搜集研究資料的目的,也是因此,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每年寒暑假都要向社會招募調查員。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既無體制資源,也幾乎沒有課題任務,其調查的主要目的是訓練研究生,很少有搜集研究資料的目的。也是因此,武漢村治學者的經驗研究目前已有比較大的差異。以下,筆者主要討論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對經驗研究的認識和進行經驗研究的方法。以中心為基地的村治研究學者群又被稱為“華中鄉土派”,因此,本文即試圖對華中鄉土派經驗研究進行一定的總結提練。華中鄉土派強調以大量深入的駐村調查來形成經驗質感。以形成經驗質感為目的的進行飽和經驗訓練的方法,我們稱為“飽和經驗法”。

   

  二

  
 

  中心學者對經驗的強調可以從其代表人物公開發表文章中看出。吳毅稱當前學界應該“再有一個呼嘯著走向田野的階段”,賀雪峰則自稱其學術作品“帶著強烈經驗情緒”。中心要求博士生每年至少有100天駐村調查,且要求在博士論文開題前,要在全國8~10個省、每個省1~2個村,每個村至少進行15天的駐村調研,駐村調研期間,須對調查村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宗教等各個方面作深入訪談。調查結束須寫作反映調查村總體狀況及其治理邏輯的調查報告。經過以上調查,中心博士生才能選定博士論文主題,再開展為期半年的博士論文調查,進行博士論文研究和寫作。這樣,在讀博期間,中心幾乎所有博士生都可以有350天左右的駐村調查經歷。長時間段的多點駐村調查,是一種飽和式的調查,這樣的飽和調查可以較好地訓練博士生對經驗的把握能力。

  中心調查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個人調查,即一個人在一個地方住下來,以訪談為主開展調查。調查周期有兩種,一種是一般性調查,時間一般為15~30天,一種是博士論文調查,一般是半年時間。個人調查,邊訪談邊整理資料邊思考;二是集體調查,即若干人集中到一個地方調查,白天分開調查,晚上一起討論,調查也就變成了現場研討。這樣的調查+研討可以極大地開闊和深化個人經驗。這兩種調查方式都是駐村調查,一般住在農戶家中,同吃同住,打成一片,既有助于調查深入,又節約調查成本。最重要的是,農民往往很愿意接受訪談,調研者容易獲得全面完整的經驗資料。

  個人調查和集體調查一般交錯進行。經歷10多次大約200天調研,調研者就可以具有較好的把握經驗的能力,懂得經驗、實踐的一般機制,形成經驗質感。在此基礎上進行專題的、專業的研究,就可以有整體經驗作支撐,就容易掌握專題研究的火候,把握專業研究的分寸,知道思考寫作時下筆的輕重。也可以在專業研究中正確地提出問題,適當地展開問題,準確抓住問題的本質,獲得研究靈感,及取得研究突破。

  正是因為華中鄉土派對經驗本身的強調,有人批評華中鄉土派為樸素經驗主義。這里面當然有誤解。華中鄉土派培養學生,在強調經驗的同時也強調經典,因此自稱培養學生是“兩經”戰略?!敖浀洹奔匆笤谶M入博士生階段之前的本科和碩士階段大量閱讀社會科學經典著作,主要是閱讀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和人類學等學科的經典著作。所謂大量閱讀,是要通過2~3年的全面系統專業閱讀,對西方經典理論讀懂讀通,讀經典的過程重在訓練思維能力,學習西方社會科學分析問題、邏輯推理的理性主義精髓,而不重具體知識。讀經典是典型的“無用之大用”,是為專業研究準備理論和方法而不是提供具體指南,更不是為了尋章摘句。

  有了大量經典閱讀和形成的細致分析、嚴密推理、抽象概括能力,再進行經驗訓練,這樣,在經驗研究中,就不是僅僅就事論事進行討論,而是要在大量調查基礎上進行理論建構。博士生學習階段最重要的是進行經驗的訓練,因此要大量地到農村去做田野。

  經典閱讀的訓練和經驗調查的訓練,兩個訓練結合起來,就可以獲得進行專業研究的基礎能力。經典閱讀和經驗調查都只是為專業研究作準備而不等于專業研究。一旦有了“兩經”作基礎,就容易做好專業研究。

  以下重點討論華中鄉土派進行經驗訓練形成經驗質感的方法。我們認為,形成經驗質感的唯一方法就是進行經驗的飽和訓練,飽和經驗訓練的方法就是飽和經驗法。

   

  三

  
 

  “飽和經驗法”既是一種理論認識,又是一種調查操作技術。先談理論認識。

  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經驗世界中,這是一個習以為常的、理所當然的世界,所有現存的都是合理的,是不用問為什么的。在這個自己的經驗世界里,我們不自覺地習得了很多本能的已經內化為身體一部分的習慣,可以自然而然地理解自己生活世界的人和事,可以與這個經驗世界保持正常交往,低成本地處理好各種關系。所有的事情都是合理的,有時有情緒、感到不公平、不滿意,也是在日常經驗世界中發生了與以往經驗的差異,且這種差異變化速度比較快,以致超出了個人正常的衡平感受,從而本能地感覺到不適應、不正常和不正當??偸窍雀杏X到了,再思考,再理解。

  每個人都是生活在特定經驗世界之中的,這個經驗世界先于個人而存在,個人在自己的生活中不自覺地融入到這個生活世界中,本能地習得這個先于個人的經驗世界的規則,得心應手地運用這些規則來處理問題,進行交際。

  在一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生活于自己經驗中的人會感受到這種變化,因此而有不適應,因此會有情緒。如果所有人都對自己的經驗世界習以為常,有人卻試圖對所有事情提出質問,這樣的人就會被視為不正常的人。

  對生活于其中的經驗世界不問為什么,這樣才能形成社會基本的信任與合作,降低社會組織成本,社會才能低成本地延續下去。一般情況下,人們不會也不能對生活中的基本秩序和規則提問。所有人都提問,則社會革命的時期也許就應該到了。

*免責聲明:本站文章圖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站。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4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无码 乱伦 国产